探索与锤炼:2025年地质技能综合实习野外纪实

发布者:张振发布时间:2025-08-23浏览次数:10


野外踏勘

816号是实习队野外踏勘的第一天。清晨6点,同学们便驱车前往凤凰山地区狮子口附近进行野外踏勘。首先进行了三点定位的练习,然后沿着巢柘路向南走,大家观察了高家边组、坟头组、五通组。在路边的树林里,同学们完成了第一段新手剖面图。接下来,大家跨过公路进行第二段剖面的踏勘,踏勘内容是从坟头组与五通的界线到金陵组灰岩。在这条剖面上,大家观察到了五通组的底砾岩,浅灰色、中厚至厚层,砾石的大小均匀、呈次圆状。巢湖天气十分炎热,五通组的产状测量需要爬上斜坡,但是同学们斗志满满,历经重重考验,顺利完成了志留系和泥盆系的剖面观察与绘制。

在树林里绘制信手剖面图

17号,实习队步行来到凤凰山东侧,进行石炭系的剖面观测。在这一天的观察中,同学们看到了许多书本上描述的典型岩性,如高骊山杂色页岩、和州组泥质灰岩和顶部的炉渣状灰岩、船山组核形石灰岩及梁山组“煤线”。大家还看到了精美的珊瑚化石、菊石化石等。

观察五通组顶部

18号是野外踏勘阶段的最后一天,也是所走的路线最长的一段,需要大家观察两段剖面。从柴禾山上沿西南方向,我们观察了船山、梁山、栖霞、孤峰四个组。梁山组的“煤线”和栖霞组敲打后散发臭鸡蛋味的含沥青质”臭“灰岩给大家留下了很深的印象。继续向西南前行约一公里,我们从第二段剖面的起点——龙潭组继续踏勘。经过龙潭组、大隆组、青龙组殷坑段(金钉子候选剖面)、和龙山段、南陵湖段,同学们实地观察各地层界线并采集典型的标本。在前往起点的路上,大家还看到了五头野猪,有几头在拱着同学们放在路边的背包,带来了不少欢声笑语。最后大家来到构造点——平顶山向斜核部,老师在这里为我们讲述了平顶山向斜所处的构造背景与形成机制。

孤峰组磷结核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栖霞组“臭“灰岩

实测剖面

经过了19号一天的室内整理与教学,20号当天大家展开了剖面实测工作。实习队伍分为几个小队,分别对五通组和三叠系岩层剖面进行测量。相比前几日的野外勘探,今日路线虽短,任务却更为繁重,同学们需要对整个剖面出露的岩层进行分层,并系统测量和记录其产状与岩性。

同学们以四人小组的形式展开作业,分工协作:两人负责拉测线、测量坡角;一人负责测定岩层产状和采集样品;另一人则负责记录数据、汇总信息并绘制信手剖面图。在两个实测剖面中,三叠系剖面出露较为完整、便于测量,但长度较大。五通组剖面则掩映于山林之中,需要同学们主动探寻。尽管林间荆棘遍布、路途难行,却丝毫未减弱大家的热情与坚持,最终大家顺利完成了全部的测绘任务。

拉测线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测量方位角与坡角


测产状、采样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数据记录

室内绘图

20号晚上,顾凯老师为同学们介绍了一种可用于绘图的软件。借助现代计算机技术的优势,大家快速完成了剖面数据的计算处理,并依照老师给出的模板和要求完成了剖面图的绘制。虽然在进行纸面数据转化为电子数据时很容易出现错误,但软件的使用不仅提升了计算绘图效率,也使剖面形态相较于手绘更加精确。之后的2122号,大家在室内整理数据,绘制剖面图,并进行了岩石样品的分辨考试。这几天的野外实习不仅让同学们学习到了专业的知识,更亲身体会到地质学“出野外”的乐趣,同学们对接下来的实习生活更加充满了信息和期待。

图片:张语宸、陈希羽、闫承、陈奕初、金劼

文字:陈新岚、韩明宇、沈嘉帅

审核:杨涛