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7月28日至8月11日,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“中-土东地中海大地学国际科考项目”代表团在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副院长王博教授、连东洋副教授和蔡鹏捷博士后带领下,远赴土耳其,开展了为期15天的跨大陆联合科考。从盆地到山脉,从蛇绿岩到断裂带,团队一路追寻特提斯洋演化遗迹,深入探索板块运动与资源环境间的深远联系。
01.中土高校合作启新篇——参访库库罗瓦大学
7月29日,科考队首站抵达土耳其库库罗瓦大学,与校长及地学专家开展学术对话。双方围绕东地中海地质、蛇绿岩成因、矿产资源等议题交换研究成果,并实地操作显微设备,体验岩矿鉴定的科学魅力。
02.解读大地之书——阿达纳盆地构造演化
7月30日-8月2日,团队进入阿达纳盆地,团队解析这座典型前陆盆地的新生代构造演化。这里不仅记录着阿拉伯板块与安纳托利亚板块的碰撞历史,更藏有超过4000万年缺失的地质档案,底砾岩中的蛇绿岩砾石,成为山脉隆升与剥蚀过程的关键证据。
03.探秘地球深处——阿拉达格(Aladag)蛇绿岩与铬铁矿基地
8月2日-8月3日,在阿拉达格蛇绿岩和AKMETAL铬铁矿基地,队员们深入矿井,实地察看豆荚状矿体,从地幔橄榄岩到工业选矿,全面了解铬铁矿的成因与开发流程。“这些‘黑色黄金’,是中国制造不可或缺的战略资源”——工程师的介绍令大家深感资源合作之重要。
04.触摸古大洋遗迹——梅尔辛(Mersin)蛇绿岩与地幔过程
8月4日-8月5日,科考队还系统考察了梅尔辛蛇绿岩序列,从地幔橄榄岩、堆晶岩到席状岩墙群,一部完整的大洋岩石圈“解剖手册”徐徐展开。在Sorgun大坝前,工程师坦言:“没有地质图,就没有这座坝。是蛇绿岩地幔橄榄岩的稳定性支撑了百米高坝的安全。”地质科学与工程实践的紧密结合,让同学们深感肩头责任重大。
05.火山与人类文明——DELIHALIL火山口
8月6日,科考队考察了Osmaniye地区的DELIHALIL火山口。这里是安纳托利亚板块被“挤出”的火山响应,低粘度的玄武岩浆竟因地下气爆形成破火山口。在DELIHALIL火山口,Osman Parlak教授与王博副院长为大家讲解火山机制与人文应用——这些气孔发育的玄武岩,不仅是建材和水泥原料,甚至还远销海外成为“火山石烤板”,融入日常生活的烟火气。
06.古大洋的“解剖标本”——哈塔伊Kizildag蛇绿岩
8月7日-8月8日,科考队转战土耳其南部的哈塔伊(Hatay),目标直指闻名遐迩的Kizildag蛇绿岩。队员们观察了新特提斯洋闭合留下的蛇绿岩碎片与玻安质枕状熔岩——那些“石化的浪头”仿佛被瞬间冻结的海底火焰。
07.直面地球之怒——哈塔伊断裂带与地震灾害
8月9日,科考队奔赴2023年哈塔伊大地震的震中区,实地考察东安纳托利亚断裂带的地表破裂与灾害特征。站在废墟前,队员们更加坚定“读懂大地、守护生命”的地学使命。
08.科考总结与成果分享——全球视野下的地球科学探索
8月10日,总结汇报会上,各小组就托罗斯山脉隆升、蛇绿岩蚀变、铬铁矿成矿、断裂带应力机制等提出多项创新认识,获土方专家高度赞赏。王博教授总结:“地球科学没有国界,它关乎全人类的资源、环境与灾难共治。”
“中-土东地中海大地学国际科考项目”是由304永利集团官网入口牵头,联合库库罗瓦大学的师资力量共同实施的全球科考项目。团队由3位教师与21名学生组成,涵盖本、硕、博及“飞越计划”高中生。在15天的科考行程中,团队坚持每日研讨复盘,分享心得启发。通过实地探访,队员们切身感受到中国科学家在全球地学合作中的积极作为,深化了对地球系统科学的认知,拓展了国际视野,启发了对中国青年时代责任的深度思考。未来,团队将从“地质”、“矿产”、“环境”、“地灾”四个维度梳理研究成果,与师生共同分享此次科考收获,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地学智慧。
图文:蔡鹏捷,连东洋
审核:王博